近 70 岁老工程师与 通微科技共创高精度交流稳压电源,在一年协同研发中身心状态显著改善,展现“技术即长期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内核。

在以“效率”“迭代”作为主旋律的硬件与智能行业,通微科技2024 年的一个合作项目呈现出不同的温度——一位年近 70 岁、毕业于 80 年代中国高校的老工程师(下称“老工程师”),携手 通微科技团队共同完成一款高精度交流稳压电源的定制研发并成功交付。从项目初期步履不稳、身带多项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到项目收官时身体状态明显改善、精神饱满地继续参与技术评审,他以亲身经历诠释:对工程的热爱与结构化的技术工作环境,能够成为“生命力再点燃”的重要载体。
故事脉络
- 初始相遇:
老工程师初到公司时,身体状态欠佳,团队不仅准备了技术对接资料,也同步评估安全与健康支持(如工位距离、作息弹性、减少不必要体力往返),以人文关怀保障合作。 - 沉浸式协作:
在项目一年周期内,老工程师选择于通微科技办公地点附近租住,坚持以标准工作日节奏持续参与需求澄清、电路拓扑讨论、精度与稳定度验证、异常边界条件复盘。 - 技术贡献:
- 经验传递:对传统线性与复合拓扑稳压的权衡给出历史验证经验,减少早期方案盲目试错。
- 细节打磨:在环路补偿、负载动态响应、温漂抑制与噪声隔离等关键细节中提出多轮标注与参数微调建议。
- 文档结构化:把过往“手稿式”习惯,在团队协助下转化为可版本化的设计说明与验证记录,帮助后续可维护性。
- 身体与心态变化:
随着持续参与,老工程师作息趋于规律、所做工作为自我乐趣,日常行走稳健性提升。其本人坦言:“以前以为也就还可以再撑两三年,现在觉得还能再干 10 年。”